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于7月10日至11日在曲阜尼山举办,本届论坛以“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主议题,旨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是以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诞生地尼山来命名的。这座不起眼的小山,因为与夫子的不解之缘而为世人所熟知。尼山原名尼丘山,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避孔子讳而称之为尼山。孔子因尼山而得名,如今尼山又因夫子而名扬世界。
那么,尼山究竟是个什么山?从地理要素来说,尼山坐落在曲阜市东南,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高344米;从山川形胜来看,尼山有五峰并峙、五川汇流,自然景观称得上山奇水秀。更为重要的是,尼山是中国文化源头的重要地理标志之一,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最好注解。
尼山的魅力在于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有效融合。这里的每一处景观都与孔子息息相关。比如“尼山八景”之一的坤灵洞,又名夫子洞,相传这里是孔子的出生地,“凤生、虎养、鹰打扇”的故事,便发生于此;另一名胜观川亭,据说便是孔子临川慨叹之处,自此“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名句声振千古;尼山孔庙后门外的中和壑,名字源于《礼记·中庸》里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著名的尼山砚就产于此壑。
除了孔子的生活遗迹和传说,尼山上的人文印记也由来已久。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兖州太守在叔梁纥庙原址上建起尼山孔庙,此后逐渐成为主祀孔子的庙宇;元至元二年,尼山书院正式设置。彼时,孔庙及书院共同承担起了祭祀和教育两种功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庙学合一。岁月流转,尼山孔庙和书院也在历史的浪潮中起起伏伏,经历多次修缮、重建,最终成为后人礼敬孔子的寄托和丰碑。
儒家文化在尼山以各种形式绵延传承,千百年来弦歌不辍。可以说,尼山作为华夏文明的瑰宝,是感悟孔子思想最直观的地方,承载着中华民族智慧与哲思的深厚底蕴。今天,在这片历朝儒客朝拜的圣地上,尼山再次开枝散叶,向内向外,花开两朵,发展出了新的生命力。
尼山向内,是山东的文化“两创”新标杆。在今天的曲阜,依托尼山而起的尼山圣境,与孔子博物馆、孔子研究院并称为新“三孔”,共同成为山东在文化“两创”方面的代表。
尼山脚下的鲁源新村,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和历史优势,发展儒学文化体验游、民宿经营等项目,推进村落形成崇德向善、文明互助的良好氛围,文旅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既走出了一条优秀传统文化强村富民的发展之路,又让“活”起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滋润心田、成风化人。在尼山孔子博雅学校,校方开设了经典诵读课和国学经典教育课,努力让经典融入青少年教育,厚植文化自信,以青春之声唱响文化之歌。此外,让儒学“接地气”、让文物“活”起来的孔子博物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尼山圣境礼乐表演……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衍生和精神的传承,在这里生生不息、欣欣向荣。
尼山向外,是和而不同、天涯比邻的生动写照。2010年,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开幕,打开了一扇沟通世界文明的新窗口。从首届论坛“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的主题,到今天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贯穿始终,“和而不同”“文明互鉴”“同命同运”等核心思想一脉相承。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正是以一场时空倒叙的方式,完成了一场文明发展的互文。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以人类的文明成就为指引,追根溯源,重温《论语》的历史渊源,解读经典的当代价值,回望孔子的历代影响与尼山的智慧之谈;《论语》的经典内容则穿越历朝历代,经历千锤百炼,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发展提供了不朽的哲思与智慧。
今天,论坛的对话内容早已跳出学术界和思想界的原有范围,向各领域、各方向、各层面全面展开。论坛的规模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其议题讨论也让这场文明对话更具现实和指导意义。
文明对话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当前世界里,风一更、雪一更,关于人类前途与命运的思考,正前所未有地迫切。智者求同,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认识到,学习孔子,不仅是出于情感和历史研究的需要,更是源于人们内心深处对获取启迪、汲取智慧以及解决思想危机的深切需求。前路山一程、水一程,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努力尝试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旨在重新凝聚和锻造共识。
尼山,何以为尼山?在这片传承和弘扬前贤思想的“圣境”上,新的时代光彩熠熠生辉。跨越两千多年,孔子和儒学构筑的文化“泰山”恢弘博大,由此发散出中华文明的万千气象,早已渗透进中华民族的骨血之中,也造就了今天中国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为包容的胸怀。在传统气质和现代文明浸润下的尼山,正在慢慢成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西文明互鉴的一张名片,而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等议题上,尼山也展示着更深的影响力和更大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