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真新闻社无锡消息 近日,江南地区新年开春的第一个庙会——“泰伯庙会”在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梅村街道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梅里古镇热闹开场。中外游客“扎堆”吴文化发源地、“江南第一古镇”梅里古镇观看“泰伯庙会”民俗巡游。庙会吸引了无锡及周边地区10万余中外游客一起“轧闹猛”、品年味。在中华德城广场内外欣赏舞龙灯、踩高跷、抖空竹等民俗表演,围观“泰伯庙会”民俗巡游活动,在泰伯庙观礼吴氏宗亲祭祀泰伯典礼。“泰伯庙会”于2007年列入第一批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9年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江苏省诸多庙会中最具历史渊源和社会影响力的庙会之一。泰伯祭典是江南地区开春后第一场民间祭祀。“泰伯庙会”历史悠久,缘起于泰伯让王南奔定居梅里、创建“句吴”古国的史迹。孔子尊泰伯为 “至德”,司马迁《史记》列为“世家第一”。东汉永兴二年(公元154年),泰伯庙即宅为祠纪念泰伯。“岁时致祭奉祀,历代不废”,泰伯祭典与乡村传统农贸集市“市场”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泰伯庙会民俗。传说正月初九是泰伯的生日,而这一天也正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玉皇大帝生日,以天为尊的民间信仰,使泰伯庙会成了江南地区的第一场庙会。每年正月初九,无锡市新吴区梅村都要举行“泰伯庙会”,邀四乡百姓游泰伯庙、焚香参拜“让王爷”,纪念先祖泰伯开发江南的历史功勋。当日,江苏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泰伯庙联合泰伯书院开展了“观礼 祭礼 践礼”活动,邀请无锡市新吴区锡梅实验小学学生参与。《礼记·祭统》言:“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我参与了祭礼,了解了泰伯南奔、建立句吴的丰功伟绩。” 锡梅实验小学二年级冯婧萱同学认为参与了活动有收获。“我在诵读《泰伯颂》的过程中,感受到我们梅村诗韵,我爱梅村!”张溪恒同学很开心地对父母说。“同学们参与了活动,增加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增强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吴文化自信心。” 无锡市新吴区锡梅实验小学老师蔡雯怡点赞道。
德国私募基金投资人兼维沐学院WEM Academy校长王珺、《欧华之声》副社长辅金玲、澳大利亚江苏商会执行会长吴弘毅和法籍华人、克维(无锡)总经理金一4位泰伯庙文化大使祝贺泰伯庙会成功举办,祝愿泰伯庙开展“观礼 祭礼 践礼”活动圆满成功、无锡新吴梅村越来越好。梅村被誉为“中国二胡之乡”,梅村二胡文化园是江苏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梅村二胡生产制作工艺展示和艺术家们二胡演奏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在庙会市集现场,不仅有蔡阿水羊肉、钱氏古法酒酿、梅里水生面、茅塘桥猪头肉等地方美食,还汇聚了各地的特色美食,市民游客在梅里古镇沉浸式游逛市集、观灯赏花、品尝美食,体验梅里特色传统年俗。今年,由400余人组成的富有地域特色的22支民俗巡游队伍游走在梅里古镇,旗幡牌匾、舞龙舞狮、腰鼓、挑花篮、五福临门、汉服秀、旗袍秀等各类非遗、民间绝活流动表演,生动展示了绚丽多彩的江南民俗风情和梅里人民崇文善艺的精神面貌。“我来梅村街道工作两年多了,只听人说过‘泰伯庙会’的盛况,今天终于亲身参与了,确实很壮观,百闻不如一见。”无锡新市民小吴看到巡游队伍越来越近,赶紧拿出手机拍视频,称要与老家的亲友一道分享喜悦。谢菊娣是土生土长的梅村人,今年是她第五次参加“泰伯庙会”民俗巡游表演。“我扮演过‘江南渔船’里的河蚌,举过百家姓的牌子,这次在‘祥龙聚财’队伍里舞龙彩带,虽然每次扮演的角色不同,但是庙会的‘味道’依旧。”谢菊娣自言自小就喜欢赶“泰伯庙会”,从一名看热闹的观众到资深表演者,她眼中的“泰伯庙会”魅力不减。“新年吃糕,年年登高。我今天来就打算买点年糕回去,也沾沾庙会的喜气。”无锡市民陈先生带着女儿漫步梅里古镇,于他而言,除了精彩的民俗表演,更吸引自己的是古镇里弥漫的浓浓“年味”。27岁的社区工作者金伟是旗幡牌匾队伍中抬“至德名邦”牌匾的一员,第一次参加泰伯庙会巡游的他自豪地告诉记者,作为梅村人,能参加庙会巡游很荣幸,希望弘扬至德精神的同时,传统又热闹的泰伯庙会也能给更多人留下美好回忆。“泰伯庙会”起源于古代吴地先民的祭祀信仰,在历经社会变迁后,逐渐形成融祭奠仪式、探亲访友、农贸集市和文化娱乐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民间集会活动。2014年,“泰伯庙会”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悉,“泰伯庙会”系列活动将于2月25日结束。
策划|金浩 寇丹 吴嘉元 杨莉 孙熒 李家辛 辅金玲 江淮
摄影|梅萱 盛洪斌 宗晓东 Zkzkz 吴艳新
图片|吴嘉 武嘉玮
撰稿|王卫平 邹旦礼 王飞寒 沈一多 朱新娥 王辉丹 高华 崔寿伟
编辑|陆凯文
审核|徐利
发布|韦潇文